約略說一下:霧社事件發生時,德克達亞群各部落頭目分別為:多岸部落的達巴˙姑慕、西坡部落的貝林˙馬信(Pering Masing)、巴蘭部落的瓦力斯˙布尼、羅多夫部落的巴卡哈˙布果禾、荷戈部落的塔道˙諾幹、卡秋故部落的伊勇˙巴萬(Iyung Pawan)、度咖南部落的吉力˙那威(Gill Nawi)、吐嚕灣部落的摩那˙貝克、斯庫部落的畢呼˙莫那(Pihu Mona)、馬赫坡部落的莫那˙魯道、波阿崙部落的達那哈˙羅拜。
莫那˙魯道(Mona Rudo 分別由大慶、林慶台飾演青年、中年莫那)
見http://alice870413.pixnet.net/blog/post/40049339
塔道˙諾幹(Tado Nokan 拉卡巫茂/阿飛 飾)
根據清流部落遺老們的口述,塔道˙諾幹家族在荷戈部落頗受族人尊崇。塔道˙諾幹在家排行第四,有兩位哥哥及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他的大哥阿威˙諾幹自否當過該部落的頭目,遺老們表示未曾聽聞過,而塔道˙諾幹是在二哥布呼克˙諾幹”意外”遇害後接下頭目的重責大任。這樁導致布呼克喪命的意外事件,暫稱它為”巴卡(baka/バヵ)事件”。以下為遺老們對此事件的口述:
有一天,布呼克˙諾幹到哈奔(Habun)獵區勘查他的陷阱,獵得一隻野豬和一隻山羌而回。他揹負著獵物,行經哈奔駐在所附近的山路時,巧遇正在值勤巡視的兩位日警,因相互之間還算認識,兩位日警瞧見布呼克頭目滿頭大汗地揹負著獵物,即邀請他到駐在所稍做休息後再走。布呼克頭目欣然接受之餘,當場切下一塊野豬腿肉,與日警分享(註十一)。雖然日人非本族人,不過已是本族的友人,更是本族的客人,何況布呼克是頭目,又揹著獵物而歸。(哇!也太熱情了吧!把日本人當客人還當朋友!)
日警除了趕忙將野豬肉料理一番,也提供日本清酒及其他菜餚,請布呼克頭目一起共享。杯觥交錯之間,日警盛情地為布呼克頭目一再斟酒,頭目眼看天色已晚,就對斟酒的日警說:”Baka di,baka di!”(夠了,夠了!)但”バヵ”(baka)再日與卻是罵人”笨蛋、混蛋”之意。
斟酒的日警竟然大怒,揮拳攻擊布呼克頭目,但頭目新知日警誤解了他的語意,僅抵擋而不反擊。布呼克頭目身材高大頎長,那個日警怎麼也奈何不了他,另外兩位日警不知是否也被"baka"一語所激怒,或是為了其他原因,日警三人合力圍毆布呼克頭目一人,但頭目依然僅採守勢而不還擊。
據說他被毆打成重傷後,仍背起獵獲物,拖著蹣跚、艱苦的步履返回部落,但絕口不提被日警圍毆之事,諉稱身上的傷勢係因背負獵獲物時不慎跌落山溝所致。直到從霧社分室前來的日本長官到頭目家探望病情,荷戈部落的族人始知他是盃日警圍毆所傷。布呼克頭目最後因內出血,數日後不治身亡。
布呼克頭目身亡後,塔道˙諾幹繼任為頭目。塔道˙諾幹之女毆嬪˙塔道(高彩雲)對父親的記憶是這樣的:
記得小時候,我父親是荷戈部落的勢力者(即副頭目),因我習得日人後,看到我家的門牌寫著「勢力者タダアオ·ノカソ」(勢力者塔道˙諾幹);帶我年紀稍長,我家的門牌又換成「頭目」。當時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頭目、什麼是勢力者?
我對莫那˙魯道的印象是他經常會到我家來,跟我父親喝酒聊天。他倆都是狩獵高手,所以我家常常有獵肉吃,我爸爸還告訴我說,莫那˙魯道家裡飼養很多牛隻。我懂事後才知道我家與莫那家是親家,因大伯的兒子鄔幹˙那烏義取莫那的女兒依婉˙莫那。
霧社事件發生之後,塔道˙諾幹頭目於”路固達雅大會戰”率領族人迎戰日景崧警部隊,最後不幸壯烈犧牲,是起義抗暴六部落中首位為族捐軀的頭目。<台灣霧社蜂起事件: 研究與資料>(下)第五七五頁寫道:
這一來,在次日(三十一日)的總攻擊,……攻略荷戈、羅多夫、斯庫、塔羅灣(即吐嚕灣部落)各社,在塔羅灣東南方高地遭遇優勢的蕃,在最惡劣的地形下英勇奮戰,粉碎其指揮者-------達道˙諾康(即塔道˙諾幹)------以下荷戈、羅多夫聯合部隊主力。
第五九九頁又寫道:
……主力為荷戈社頭目達道˙諾康以下約五十名,……交戰達四小時,直到日落,敵人仍不退。
……將敵蕃徹底擊潰,頭目達道˙諾康即蕃丁魯魯巴西等九名戰死,……此後,為紀念松井大隊奮戰之地起見,遂稱松井山高地。(O!那塔道頭目怎麼辦!?)
據說敵方子彈正中塔道˙諾幹頭目的眉心,咸認他應該是被流彈擊中。遺老們常說道:"是塔道˙諾幹頭目自己不隱藏身軀的。"我(郭明正老師)卻認為,這是身為頭目負責領導的表率,因賽德克族與敵方對戰時,領導人必須帶頭殺敵,而非站在第二線發號施令。塔道˙諾幹便是義無反顧地身先士卒,帶領以荷戈及羅多夫兩部落為主力的戰士迎戰日警。
而在劇中,由拉卡˙巫茂(阿飛)飾演塔道˙諾幹,他與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先生有精彩的對手戲。事實上,塔道˙諾幹比莫那˙魯道還要高,而莫那˙道的遺骸都有一百八十七公分高了。雖然兩位演員的身高不及歷史上的兩位頭目,但對他們全力以赴努力演出持肯定的態度,他們與其他主要演員一樣,對於演技的自我淬鍊、對白流暢的自我要求同樣令人激賞。
瓦力斯˙布尼(Walis Buni 撒布洛 飾)
瓦力斯˙布尼是德克達亞群"播種祭司"的嫡系主祭者。播種祭在農獵時期是重點祭儀之一,因為族人所播種的栗、黍之豐收與否,完全託付在播種祭司身上,因此不論是播種祭司的主祭者或陪祭者(副祭司),在部落及族群中市頗受尊崇的,其地位不亞於頭目(部落領袖)及副頭目。此外,德克達亞群的播種祭司屬於世襲制,傳男不傳女,而且繼承者的妻子一定要是德克達亞群的女子,否則將失去繼承的資格。
日治時期,瓦力斯˙布尼是鹿澤部落(巴蘭部落的子部落)之頭目間播種祭的主祭者,經歷一九零二年的人止關戰役、一九零三年的姊妹原誘殺慘案及一九二苓年的薩拉茅事件,乃至一九三零年爆發的霧社事件及一九三一年的收容所屠殺事件(日人稱之為"第二次霧社事件")等,一直聲明不墜、德高望重,並經族中長老推選為德克達亞群的總頭目。
發生於一九零零三年的"姊妹原誘殺慘案"(日人稱之為"姊妹原事件")是由日人一手主導的,採"以蕃制蕃"的方式,唆使、脅迫其他原住民族群在姊妹原(breenux Mktina) 設下陷阱,誘殺德克達亞人。一夕之間,德克達亞百餘位青壯年菁英被殺害,其中出身於巴蘭部落者就佔了八成以上。(O!可惡!)
因此,一九三零年霧社事件爆發時,瓦力斯˙布尼忍辱負重,不主張以激烈的手段對抗日人的高壓統治;起義時,他盡力阻止巴蘭部落的族人不要參戰,更於事件中收留、護衛逃離的族人與日本人。
(真的是好人!!!!英明!!!我欣賞!還不記前嫌收留日人 Good!)
事件之後,日人有意將參戰的六部落遺族於以殲滅(可惡!),幸虧有瓦力斯˙布尼居中極力說服,終使日方改採仙居方案,於事件發生隔年,強迫六部落一族分兩梯次遷居至川中島社,即今日清流部落。清流部落族人之所以得以浴火重生,維 繫了抗暴部落一族的生機,瓦力斯˙布尼的歷史抉擇是德克達亞群後裔子孫不可或忘的。
事件之後,日人尊稱他為”仁俠”(應該的),他過世時也舉行盛大的追悼會,並予以厚葬。至今,他依然靜臥在巴蘭部落的公墓內。
論及對德克達亞族群的貢獻,瓦力斯˙布尼決不遜於莫那˙魯道,而他倆在世時,瓦力斯˙布尼的社會地位高於莫那˙魯道。然而二次戰後,執政者不斷凸顯莫那˙魯道在霧社事件中的重要性,任憑瓦力斯˙布尼這位德克達亞的末代總頭目淹沒在歷史的荒煙蔓草中。德克達亞人有責任以賽德克的方式呈現自已的歷史。
演瓦力斯˙布尼總頭目的撒布洛先生是來自花蓮秀林鄉的太魯閣族人,但他非常認同賽德克族。其實”撒布洛”屬日語借詞,是”三郎”的意思。撒布洛是文化藝術工作者,具雕刻及皮雕的技藝,從事與原住民相關的造景、造型設計與施工,對泰雅族、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的傳統文化有深刻的探究與心得,且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藝術作品中。
達那哈˙羅拜(Tanah Robe 高勇成 飾)
(中 雙手舉高者)
日治之前,於今日的精英溫泉地區有屬於道澤群的布拉堵及浦卡汕兩個部落,隔著布土茲(Butuc)山嶺(如日人所稱的「一文字高地」),與德克達亞群的馬赫坡部落比鄰而居,其中布拉堵部落的頭目為達那哈˙羅拜。
在一次地震災變中,布拉堵部落被崩塌的山壁土石所掩埋,時任馬赫坡部落頭目的帖木˙羅勃立即伸出援手,並於災後協助布拉堵部落的族人間入嘟布灣(Tbuwan)重建部落,形成日後的波阿崙部落。之後,波阿崙部落因而加盟德克達亞群的Gaya中。
隨後,莫那˙魯道接任馬赫坡部落頭目,他非常敬重達那哈˙羅拜這位兄長頭目,兩人親如兄弟,因此爆發霧社事件時,達那哈˙羅拜首先響應起義抗暴,帶領波阿崙部落的族人勇士全力應戰。馬赫坡戰役中,達那哈˙羅拜與莫那˙魯道、達多˙莫那、巴索˙莫那等人併肩作戰,在此為族捐軀。
飾演達那哈˙羅拜的高勇成先生是太魯閣族人,個性耿直、豪邁,說話直言直噢,卻仍保有賽德克(泛指原住民)傳統的原始本質與性情。
巴卡哈˙布果禾(Bagah Pukuh 林秀玉 飾)
(Sorry 他的劇照很難找 這是我從一個神奇的地方生出來的)
霧社事件發生當時,巴卡哈˙布果禾是羅多夫部落頭目,他與其族群的總頭目瓦力斯˙布尼,以及莫那˙魯道、塔道˙諾幹、多岸部落頭目達巴˙姑慕等頭目齊名。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事件之前皆已聲名在外,而巴卡哈˙布果禾是起意六部落中唯一存活下來的頭目,其傳奇的一生也增添了族人對他的懷思之情。
巴卡哈˙布果禾歷經一九○三年的姊妹原誘殺慘案,在百餘位族人罹難的境況下,他是極少數的生還者之一。後又經歷一九二○年的薩拉茅事件、一九三○年的霧社事件與一九三一年的集中營屠殺事件,他皆能倖免於難。
不論他是否每逢對戰自有應敵之謀略,或有洞燭機先的逆境求生之道,也不論他是否極其基於一身,或特別受到祖靈的庇佑,他每每能在大小爭戰中化險為夷、全身而退的事實,著實令德克達亞族人們嘖嘖稱奇,也成為眾人茶餘飯後喜歡談論的題材。
事實上,巴卡哈˙布果禾頭目在姊妹原誘殺慘案中,一如其他死裡逃生的三到五位族人一樣,幾乎都是由陰間再回到人世,他們得以倖存,恐怕只能以「祖靈庇佑」來形容。而在薩拉茅事件哩,雙分激戰中,巴卡哈˙布果禾的左側太陽穴上方被槍彈擦擊受傷,當時日警將他護送埔里就醫,也因此在"慶功留影"的合照中看不到他的身影。事件之後,薩拉茅地區(今梨山一帶)的族人甚至誤以為被擊傷的是莫那˙魯道。
到了集中營屠殺事件,凌晨三、四點時,遭到監禁已解除武裝的族人突遭夜襲,族人們於黑暗中驚醒,慌亂中爭相逃竄,而巴卡哈˙布果禾頭目依然逃過劫難。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逢凶化吉,無形中獲得族人敬佩與讚賞。等到起義六部落的倖存族人被流放至川中島時,巴卡哈˙布果禾頭目很自然地成為族人的精神領袖。
巴卡哈˙布果禾頭目個性沉穩內斂,分析事理有條不紊,行事力求公正公平的作風深受族人的信賴與敬重。自族人以義抗暴失敗之後,倖存的族人先後面臨逮捕、監禁、二次殺戮、流放等種種磨難,對當時的情勢已灰心喪志,而原本絕望求死的族人之所以重振奮起,中就得以安身立命於異域,除了眉原部落(註十三)族人適時的援助以外,絕不能忽略了巴卡哈˙布果禾頭目對於穩定人心所發揮的有形及無形的影響力。
註十一: 依賽德克族的狩獵文化,與人分享是該族的Gaya。狩獵者揹著獵獲物回部落時,於歸途中遇上任何族人都要與之分享,無論分享的多寡,對方都會滿心喜悅與感謝。
註十三:眉原部落,及今日仁愛鄉新生村眉原部落,屬泰雅族。互助村中原與清流兩部落原為眉原部落泰雅族人的傳統領域。
欲知更多
<真相˙巴萊> 郭明正老師 著 遠流出版
圖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