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哈~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賽德克巴萊>總共有五種版本版吧?!當然完整版最好看囉~台灣人享福:))

《赛德克巴莱》浓缩版公映 魏德圣详释5大版本《赛德克巴莱》浓缩版公映 魏德圣详释5大版本

《赛德克巴莱》浓缩版公映 魏德圣详释5大版本《赛德克巴莱》浓缩版公映 魏德圣详释5大版本

《賽德克巴萊》濃縮版公映魏德聖詳釋5大版本
今天,台灣導演魏德聖歷盡艱辛拍攝的歷史大片《賽德克·巴萊》正式登陸內地各大影院。
魏德聖對於自己剪輯的新國際版非常滿意。
台灣版走彩虹橋的結尾被影評人評價為“略顯直白”,但是對於參演的原住民演員來說則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儀式”。
大陸版少了幾個直接的血腥鏡頭。
影片講述了日本佔領台灣時期,台灣原住民中的賽德克族與日本侵略者抗爭、保護族群的歷史故事。從去年9月1日,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進行首次亮相後,相繼在台灣、香港、日本等地上映,也就出現了多個時長不同的版本,其中最早在威尼斯放映的150分鐘版本,魏德勝甚至把它回收銷毀。大陸公映版本脫胎於魏德勝自己重新剪輯的154分鐘版本,只做了兩處刪減。

 前日,魏德聖接受了南方都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對電影的5個版本一一作出詳細的闡述,從採訪中可以感受到,對於大陸公映版,魏德聖信心很足,“觀眾看電影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原本的感動度,震撼力也還在。”接下來,我們也將按時間順序,為您詳細解讀《賽德克·巴萊》五個版本的不同之處。

 寫在前面的話

現在,似乎有一種“共識”———被刪剪的電影,肯定是不好的,要看就要看全本。但“全本”就真的比刪減過後的好麼?大家都熟悉的《天堂電影院》,1988年在意大利上映的第一個版本是155分鐘,票房不高,也沒什麼反響。隔年,該片刪減到123分鐘,在法國、西班牙等地上映,獲得了巨大的反響,進而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等殊榮。事後,該片導演又推出了一個173分鐘的版本,但留在影迷心目中的經典還是那個123​​分鐘的短版。

其實,一個電影的不同版本,一直是影迷比較喜歡討論的問題。當然,有很多加長版、導演剪輯版確實比公映版本更清楚地表達了導演的意圖,也有很多刪減版本把創作者的原意曲解。但這並不是一個絕對的事情,即將在大陸上映的《賽德克·巴萊》版本多達5個,時長也從153分鐘到273分鐘不等。但是也正如該片導演魏德勝所說,假設有一座3000米的山,爬到1500米看到的風景就不是風景?如果一口氣爬到3000米的山頂,是不是也會錯過很多沿途的風光?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你知道有更長的版本而放棄這個從今天開始在大陸公映的《賽德克·巴萊》,這個版本是導演魏德聖自己剪輯,並且肯定的。從看過多個版本的觀眾那裡得來​​的信息也是說這個版本的剪輯不錯,稱得上是最近在大陸影院上映的華語片中最值得推薦的一部———“用華語電影人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一個真人版的《阿凡達》”。

何況,先在山腰看看風景,再爬上山頂,收穫不是更多嗎?

 

 

 

 

1

威尼斯版150分鐘

《賽德克·巴萊》第一次“露面”是在去年9月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時長為150分鐘。但媒體觀影后的評價出現褒貶不一的情況,批評的聲音集中在過多血腥描寫、堆砌戰爭場面、節奏拖沓等問題上。後來,魏德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獲知入圍消息時,離影展開幕不足1月時間,電影節又要求時長必須限制在2個半小時之內。因為時間倉促,導致威尼斯版本和想像中的差距甚大。

而這次接受記者採訪時,魏德聖也對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的版本做了一番深刻的總結剖析。

導演闡述:批評大多來自這個版本

威尼斯版本的問題在於,把四個半小時的東西壓縮在兩個半小時裡,對觀眾的價值觀有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文化信仰的價值觀上面。

我做個爬山的比喻好了:四個半小時的完整版本就像是給你十天的時間,去爬一座三千米的高山。你需要先用五六天時間,慢慢爬到山頂,再用三天時間慢慢下山。這個過程會累會喘,也會有很多體驗、感受,會有很多說不出來的美和累結合在裡面。威尼斯的版本為兩個半小時,就是要把爬山的時間縮短一半———給你五天的時間爬三千米的高峰,你幾乎是要跑的,快步走,而且是極大挑戰體力你爬了三天四天,最後只能用一天的時間下山,你一定是滾下山。威尼斯的版本就是這種情況,時間縮短了,但高度沒有降,價值觀沒有降下來。所以觀眾有兩極化的評價,批評也大都是來自於這個版本。

 

 

 

 

 

2

台灣版上下集共276分鐘

《賽德克·巴萊》台灣上映的完整版本分為《太陽旗》與《彩虹橋》兩集,時長共276分鐘。其於去年9月在台灣上映,引發觀影熱潮,甚至成為社會性大討論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台灣媒體都在熱議這部歷史大片,輿論報導多為肯定稱讚的聲音。最終,這部投資7億新台幣(約合1 .5億人民幣)的影片,在台灣共取得8.8億新台幣(約合1 .9億人民幣)的票房。魏德聖告訴南都記者,這個版本是他“心中最好的”,但他不諱言,影片仍有遺憾之處。

導演闡述:有瑕疵和技術問題

完整的版本當然是我心中最好的,但還是有先天的瑕疵,有技術上的問題。有兩個地方,遺憾比較大。一個是片尾的那個彩虹橋,如果做特效的時間能再長一點就好了,可以更好看,但來不及了。其實我也可以剪掉,但真的捨不得刪。你知道嗎?那些原住民演員知道要走彩虹橋時有多麼亢奮,雖然只是在藍色的假背景板前走,但他們覺得意義非常重大。他們中有人扮演的角色甚至是不應該出現在橋上的,但他們跟我爭取,一定要走。對於這些演員來說,他們求的就是這一刻,所以我決定還是留下來吧,雖然有瑕疵,但還是值得的。

另外一個缺陷是很多人不明白吊橋炸掉以後,那些人沒摔死,還出現在下一場飄著櫻花傳單的戲裡,而且衣服太過乾淨。其實是因為這兩場戲是跳拍的,吊橋炸掉是最後才拍的,而下一場卻是開機沒多久就拍了。按照順序理解,如果摔下來的原住民們衣服上有更多的血跡、臉上有傷痕,觀眾就會明白他們沒摔死。雖然我們後面拍有把衣服做髒,但還是不像大戰後的感覺,會影響觀眾的理解。這個問題是在後期做聲效時我才發現,但已經來不及了,這個是我最後悔的。

 

 

 

 

3

香港版上下集共253分鐘

去年1 1月1 7日、12月1日,該片分成上下兩集在香港上映。與台灣放映的版本不同的是,香港版的下集《彩虹橋》時長為109分鐘,少於台灣版的132分鐘。香港版少了什麼?魏德聖透露:香港發行商看過重新剪輯的新國際版後,臨時決定把原先結尾的部分更換。

導演闡述:臨時決定換結尾

按理來說,香港應該上國際版才對,但那時國際版還沒剪出來。香港發行商已經做好了發行計劃,放上下兩集。而且他們也做了幾輪試映。

但就在香港上映前,新的國際版剪好,他們看完之後很鬱悶,說:“為什麼國際版這時候才出現?”但那會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了,所以他們臨時決定,先上上集,下集要改成國際版的結尾,整個過程也是比較倉促。

新國際版的結尾沒有賽德克族群走上彩虹橋的部分,到溫嵐跟徐若瑄兩個人都大肚子,溫嵐從醫療所醒過來,就當E nd in g (結局)了。這個時候將軍在講話,講著講著,在山上發現一隻鳥,順著看過去,就會看到有一道美麗的彩虹。這個結尾很簡潔,觀眾也不會有不懂的地方而產生疑問,是一種比較魔幻的結尾。

(好可惜:((()

 

 



4

新國際版154分鐘

威尼斯電影節後,魏德聖開始重新剪輯一個新的國際版。據他透露,威尼斯那個版本已被他銷毀。今年3、4月,該片以這個新國際版(154分鐘)的形式在日本、英國、美國上映。魏德聖告訴南都記者,新國際版的剪輯理念很明確,就是“把挑戰的高度降低了”。

導演闡述:降低了對觀眾的挑戰

對於現在這個新的國際版,套用之前的比喻,就是我給你5天的時間,你只要爬一個1500米高的山峰就好了。

以影片中殺孩子殺女人的鏡頭為例,如果放在兩個半小時裡面,這種鏡頭對觀眾挑戰的高度就太高了。前面沒有醞釀,直接就來,觀眾很難接受。所以在這個新國際版裡,學校大戰這一場戲裡,殺女人殺孩子還是在,但我不那麼直接地挑戰觀眾。我只是讓你知道有殺人這回事,但是不讓你看到。四個半小時的完整版裡則是我讓你知道,也讓你看到。

在高度降低了的情況下,1500米的高度往下看還是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風景,最後下山也可以輕易地做到。也就是說,觀眾看電影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原本的感動度,比較直接的鏡頭沒有了並不會影響到整體效果,震撼力也還在。原先我覺得觀眾有點麻痺的心理,需要電擊一下,但挑戰大了一點,有點像電擊;新國際版,就是再人工呼吸一下。

  

 

 5

內地版約153分鐘

內地版台詞改動1:片尾,一名日本軍官瀕臨死亡時嘆息道:“為什麼我會在這樣遙遠的台灣山地,看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改為“為什麼我會在這樣遙遠的台灣山地,見到這一群如此面對死亡的戰士?”

內地版台詞改動2:花岡一郎與莫那魯道交流時說:“被日本統治不好嗎?”改為“被文明統治不好嗎?”

內地版本脫胎於新國際版,兩者時長相差僅1分鐘。魏德聖透露說,兩者幾乎沒有什麼差別,送審過程也比較順利。經過對比後發現,內地版中有幾個小的變化:片尾增加了一個歷史年表,有兩處台詞修改,對此,魏德聖也逐一釋疑。

導演闡述:台詞修改無傷大雅

大陸版與新國際版幾乎差不多。我們這次送審還蠻幸運,基本上每一場的主題戲都保留下來,刪的都是比較直接的鏡頭,不影響劇情,也不影響訊息的傳遞。比如說殺人,上一個鏡頭是舉刀的姿勢,下一個鏡頭拍人倒地就好了。基本上都是刪除這些鏡頭。雖然我覺得有些砍得很美,但沒關係,要考慮到大陸是沒有分級制度的,要保護小孩子如果有分級的話,應該是可以保留,因為砍得有“美感”。

片尾增加的歷史年表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只有大陸版有。我想,可能有的大陸觀眾對於台灣的歷史不太了解,所以在片尾加上一個台灣反抗日本侵略的歷史年表,從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人開始,到1930年霧社事件爆發,最後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退出台灣結束。可能有人會認為“霧社事件”是少數民族的事情,是單個群體的事,但是我認為這屬於全人類的事加了那個年表也是希望觀眾能明白,霧社事件和整個世界的大戰其實是有聯繫的。

兩處台詞的修改其實還好,無傷大雅,意思還是一樣。可能電影局怕麻煩,擔心有的觀眾看不懂,解讀成別的意思。關於日本軍官的話,原來我們想詮釋的意思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欣賞你,改成現在的樣子也還好,因為這裡要強調的是賽德克族人面對死亡的精神令人震撼,讓日本軍官終於願意稱這個族群為“戰士”。另外那個改成文明也還好,因為它本來就在講文明跟野蠻的對立關係。這兩個改動我都可以接受。

 

背景知識

“賽德克·巴萊”的意思

本片片名賽德克·巴萊是賽德克族的語言,即“真正的人”。賽德克族是台灣原住民民族之一,雖然大陸將台灣原住民統稱“高山族”,但在台灣則更詳細地劃分為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等14個民族(其他的我說一下:泰雅族、賽夏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邵族、鄒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魯凱族、雅美族<達悟族>)。我們比較熟悉的張惠妹是卑南族,羅志祥是阿美族,言承旭、周渝民、張震嶽和蔡依林則都有一部分原住民族血統。

“霧社事件”是怎麼回事

《賽德克·巴萊》所選取的故事背景是台灣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霧社事件”。 1930年,被日本統治多年的賽德克族人,不堪忍受日本統治者在土地政策、強制勞役、兒童教育上的種種強壓措施,揭竿而起,用獵槍和冷兵器向日本駐軍發起攻擊。雖取得短暫勝利,但還是被日軍調集飛機和大砲擊敗,最後參加抗日行動的賽德克族僅剩下298人,被強制遷離祖輩生長生活的高山地區。

  

<轉>見圖片的lo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870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